🐾

Sat 20 July 2024

无聊的时候在z-library和libgen上下了一大堆感兴趣的书,粗略浏览之后的短评。能免费且轻松的获取盗版书籍,是当代中我这种下层人为数不多的大福利。

Introducing Logic A Graphic Guide

虽说自称是Graphic书,但里面的Graphic对文字的解读没什么帮助。一张张大大的人脸说着缺乏解释的话。相比起来“The Cartoon Introduction to xxx”系列中的图画更能帮助我理解作者想表达的观点,而且表达更为清晰。

Grokking algorithms: An illustrated guide

本来以为图画对理解动态的算法会有一些帮助,但并没有。对于代码学习,我更喜欢具体的问题和项目,然后在解决它们的过程中学习。另外第一章binary search的代码就有一处印刷错误,有点败好感。

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

开头讲了半天linux terminal?为什么要教这些呢。然后通篇的描述文字,甚至没什么代码,对我来说又太过于抽象了。

读的过程中发现我虽然有推进学习Python的想法,但是对具体学什么毫无概念。解决问题是我学习的唯一动力,而跟随教科书从基础学起(学校的教育方式)的方式让我毫无兴致。

Python for Chemist

把“Hello world”和“1 + 1”替换成了化学公式的计算,其实更多是在教Python和numpy。对我来说作用不大。

Django 4 By Example

单纯的好奇教科书里对Django部署部分的建议,当看到部署部分比实战项目的章节还长,我就放心了。再次对我尽可能避免使用框架造轮子的决定感到欣慰。

Sat 20 July 2024

需要使用到这个方案的前提是:hosts不生效。偏偏iCloud的private relay就是会忽略hosts和DNS的设置,我常用的Safari上用于屏蔽网站的插件又没一个免费的。转变思路决定用Adguard来屏蔽网站,简单直接还不用装额外插件。

||domain.com^
Sat 20 July 2024

数学是个特别的东西,其本身可以不涉及现实,但又称得上绝对正确。相比于每日变换的世界,一个公式可以是亘古不变的。学习前端框架可能会在第二天过时,但数学不会。

Sat 20 July 2024

官服以外没有原生支持Mac OS的私服,所以只能借助模拟器。现在的模拟器有两种:虚拟机(parallels和crossover)和wine(whiskey)。

最热门的私服turtle只能借助虚拟机,但经过测试帧数低到发指。当然我装的是盗版parallels,所以不代表正版体验。

Cata以上的魔兽版本支持使用wine来模拟。测试了MoP的私服,虽然发热大一点但是基本能玩,但缺点是没有找到舒服的服务器。我想和女友一起慢慢练级,但大多数私服更专注于end game的体验,所以经验x2甚至x7的都有。以下是尝试了的服务器,但要么经验倍数过高,要么过低以至于没人玩。

  • warmane
  • storm forge
  • tauri
  • athena

综合考虑,转投美服官服。

顺带吐槽一下暴雪账号的注册人机验证。不论做多少遍“物体连线”都会被判定为机器人,最后淘宝几块钱定制注册,几分钟搞定。

Sun 23 June 2024

2024年6月17日至23日的周记。

苹果相册的修图功能

从前只要涉及到P图,我几乎只会去装一个盗版的Photoshop,然后乱点一通并放弃。最近尝试了苹果相册自带的修图功能,发现基础的阴影、高光、曲线等功能已经很完备,对相机的RAW格式支持也很好,甚至可以在设备间同步RAW。

Django的超烦琐部署

每次在本地完成Django开发的小程序,都要面对超级烦琐的部署。

所需的一系列程序:

  • systemd /supervisor
  • gunicorn
  • nginx /caddy
  • postgresql

所需的一系列步骤:

  • 维护服务器的settings.py,并指定给gunicorn使用
  • 缓存
  • collect static
  • 难搞的static_url和media_url

搞完这些已经只想原地爆炸了。但是最近看到一些开发者因为使用超好部署的serverless服务,收到了几万美元的帐单,心里便平衡了许多。

学习iOS开发

学习iOS原生开发真是麻烦,各种过时的教程,难用的xcode。然而,iOS上的应用普遍还是比安卓上的要精致许多。除开苹果的审美水平,也不得不说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当然安卓的原生开发似乎也没好到哪去哈哈。

期间也尝试了react native加expo的组合,但expo的文档读起来不太通顺的样子,加上对react并不熟练,所以放弃。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一本设计书,却有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鲜有的图片例子,看得我头疼。也许作者应该考虑考虑“书本”的设计。

Sun 16 June 2024

2024年6月10日至16日的周记。

私人发表

我和女朋友每天要会花上很多时间沟通生活和工作中的见闻,但还是有一些比较复杂的信息难以三言两语或是即兴地讲清楚。恰巧韩国是一个重视presentation的国家,大到科研项目,小到课堂作业都逃不掉。渐渐习惯之后,我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帮助自己整理思想,锻炼有效沟通能力的好方法。我的设想是自己用韩语给她做presentation来联系韩语,而她用英语发表来练习英语。

恰好最近在读关于冥想的书,于是做了一个PPT给她介绍冥想的概念,并且尝试引导她进入冥想。结果发现她比我更能专注于呼吸,甚至有许多Mindfullness的体验,远远超过我这个有些ADHD表现的人。

Gain it

例行爬山去采样点,期间和韩国的同学交流增重。结论是长肉的关键是要保证摄入,而我这种一吃就饱的人可以通过少食多餐来增加摄入。虽然很早知道了这个概念,但从增重成功的人嘴巴里说出来,更容易让我去遵循。

iOS 开发

开始尝试用swift开发一个自己用的time track应用。

闪光灯摄影

读到一篇闪光灯的使用教程。

把快门时间调的长一些,可以让背景更好的曝光。我一般是让相机自己决定,快门大概很短。

常亮光源。家里有一个小小的补光灯,手电筒也可以。

黑白照,以前从没想到过的方式。和后期不同的是,用黑白模式拍摄,需要拍摄时采用黑白照的思维。

学习语言的目的

学期结束,不用上课所以有时间学韩语了,但是书上的每一单元内容其实我很少用得到。我不常跟人说话,所以只在跟同学或者服务员交流才会用到。对我来说,更看重的是阅读和听力,所以多读和多听就好了。对我女朋友来说,她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和朋友沟通。所以,我认为学习语言应该首先考虑自己学习语言的目的,然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和动力。

魔兽世界

想跟老婆一起玩WOW,但是找了一个海外的vanilla私服。不知道是时差的关系,还是人口真的很少,野外很少看到其他玩家,大片的野怪只能靠我们一点点清掉,跑尸体是家常便饭。官服如今支持MacOS,但月卡实在太贵了,不适合我俩这种休闲党。所以将来再说吧。

信息茧房

本学期选了一门由日本教授上的课。在第一节课上,他让所有人填写自己对某项技术的看法,像是转基因食物和核能,最终的小组作业也是根据大家的选择。没想到的是,他把支持某项技术的人分到对立面。例如我支持基因改造蚊子,却被分到了反对的组。

经过几轮正反两方的presentation,他在最后一节课上说了这么做的目的:“让大家打破信息茧房”。的确,在听了反对转基因食物小组的观点之后,我确实对GMO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我一直以为GMO可以很轻易减少世界上的饥饿,然而最贫穷的非洲对GMO的接受程度却是最低的。根据数据来看,GMO出现后,世界的饥饿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虽然战争和气候变化都会造成饥荒,但这还是打破了我对GMO的一些浅显认知。

之后他又谈了一些他所坚信的“中庸之道”,以及在日、美、韩三个国家各10年的学习工作经历,如何让他意识到信息茧房的广泛性:“如果我作为一个日本人,又去了美国定居生活,我大概会说着Japan bad, US number one之类的话。但在三个国家的漫长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学习中多多接受不同教授的意见,也推荐你们到至少三个国家各生活几年,对世界建立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我如今在韩国生活了几年,对大陆有太多负面的看法,但也渐渐对韩国从一开始的称赞,到如今有好有坏的评价。我现在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也是希望将来去其他国家继续生活。也许到那时候,我对世界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另一个我遭遇的信息茧房是关于“男女对立”的话题。我没有微博等等社交媒体的账号,所以获取国内信息的渠道完全是通过一个叫做“煎蛋”里的“无聊图”栏目和V2EX。“无聊图”是一个网友匿名发布各类梗图的网站,我一直从高中看到现在。V2EX则是一个最早给设计师和程序员交流技术与生活的论坛。近几年,我越来越发觉其中许多的图片,特别是从NGA转在的图片,总是积极散播着“女人出轨”或是“龟男”的观点。我也常常会在女性用户居多的小红书上刷到“油腻男”或是“男人嫖娼染上性病”的话题。

以上这些广泛传播的观点甚至会偶尔影响我和女朋友现实中的心情。仔细回想起来,我在这些网站看到得有趣的东西越来越少,而激发情绪的内容越来越多。于是我在nextdns上,把这些曾经每天必刷的网站给屏蔽掉了。因为他们给我提供的有用信息,甚至是单纯的幽默笑料越来越少。当然这些信息有他们自己的价值,比如给一些懵懂的年轻人打预防针。但似乎网络上有太多的人想给我打上第N针疫苗,实际上经历过第N针疫苗,我恐怕更应该考虑这“疫苗”的副作用了。

弘大

今天去弘大散步,吃了一家中规中矩的印尼餐厅。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人不多却有很多美食和漂亮商店的一片区域。弘大算得上是外国游客的必看景点,但大概只是在地铁站附近热闹的商圈逛一圈便走了。我也是在来了多次之后才发现这片远离喧嚣的街道。所以那些经历了几天的旅行,就对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评头论足的时候,多半是不够准确了。

从前我对香港遭遇的政治铁拳会报以同情,也认为港澳台作为中文地区仅存的自由地区,应该在历史中存留下来。但我最近对香港这个城市充满了敌意和坏印象,而这种印象主要来自前段时间的旅行中遭遇的高昂物价以及对大陆人士一视同仁的糟糕态度。这种想法以至于我对网络上对香港的hate speech很敏感,并且常常认同。

但如果我仅仅依靠几天的行程,以及与几十个人的interaction,便对一座接近1000万人口的城市下了“垃圾”的定论,必定是不够准确了。短短的几天,香港还是展示了许多一个发达地区应有的特质。例如刚下飞机,一位超级热心的巴士司机远远地跑过来,用普通话为我们指了小巴的乘坐地点。在巴士上搞不清楚下车地点的时候,用普通话告诉我们何时下车的阿妈。在迪士尼丢了重要的钱包,有热心人捡到并交给了失物招领处。

Sun 09 June 2024

2024年6月3日至9日的周记。

使用Apple Notes做随手笔记

最近在二手网站买了一台M1 Macbook Air,16G加1T的配置花了100万整韩币。对我来说性能够用,而最重要的1T大内存,这一下文档和照片都可以存在本地了。

尽管我曾经发文说过自己不希望花钱升级已有的电子设备,但学校提供的老旧戴尔笔记本实在是不堪用了。1080P的锯齿屏幕泛着诡异的蓝光,每次看久了就会头疼眼花。11代的英特尔处理器耗电巨大,离开电源两三个小时电池只剩零头。生硬的自带键盘,按下去咯噔作响,写论文到手指酸。Windows糟糕的modern standby(可见linus tech tips的视频),以至于我只能用开机龟速的休眠。

MacOS 的触发角应该是阻力最低的笔记方式了。我喜欢Memos笔记的类twitter设计思想,但是程序更新太频繁,而且自建总是不够稳定。Simplenote插入图片需要借助三方图床,又过于繁琐。

本周把过去一周的日记整理了一下,发布到这个匿名静态站,清空一下大脑。期间也整理了技术型的学习笔记笔记,从Obsidian迁移到了单纯的Markdown。Obsidian对于个人笔记来说,过于复杂了。

工作中选择了FSNote,放弃了可以云同步和需要付费的Upnote,省了很多钱,也不用考虑三方云服务的稳定性问题。科研中的笔记,最终还是要转化为可供他人阅读的内容,中间的笔记反而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唯一的问题是文献阅读和笔记依旧不够顺手,即便是Zotero也像把钝刀一样不跟手。

《银河帝国》阅读心得

很久之前度过的一本书,但强迫自己再读一遍英文版。尽管主线还模糊的记得,但发现很多重要情节早就忘记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也许是因为我并没有写下当时的感受,使得当时的感受早早的被遗忘了。

前期谢尔顿近乎神话的存在,使得我更喜欢每个时代的主角。百科全书的编写者,以及Anacreon的使节是对那些抱着历史,对新事物没有兴趣的人的讽刺,也是用来衬托哈丁的配角。

哈丁是一个充满反抗精神但又温柔的人,因此几乎是一个完美的革命者和领导者。在平衡四帝国的事件中,将自身的重要价值,使得四个帝国成为自己的保护伞,颇有中东石油国家的风采。

近期的学习计划

冥想:《The mind illuminates》这本书很不错,即使是初级的冥想也对我的意识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韩语:将来如果想在韩国拥有发展机会,不可或缺。有了Macbook,在iPad上用Noteful做的笔记可以即时同步,方便了很多,要有效的利用起来。

读书:《Die with zero》以及英文版的银河帝国,我都很喜欢。阅读的同时,用备忘录写下心得和体会。曾经无数次把喜欢的书的内容忘的一干二净,所以只有转化成自己的感想,才算是有所收获。

Soulseek

很早以前退订了苹果音乐(韩区每月要8900韩币,家庭版也要14000),而一旦退订,所有喜欢过的音乐和播放清单便不可access,这是我很讨厌的一点。尝试了一段时间的homeserver+navidrome,管理起来繁琐,而iOS端也始终没有一款顺手的客户端。

借着换Mac(好了好了,大家都知道了,不要再提了)的时机,又重新使用iTunes管理盗版音乐。我喜欢复杂优美的歌词,所以找到了一款叫做“LyricsFinder”的软件来添加custom lyric,速度和准确度也都不错。缺点是iOS端的Apple music对custom lyric的支持有一些问题,特别是MP3格式的音乐经常显示不出歌词,而iTunes AAC则不会有这个问题。

Soulseek和rutracker(俄罗斯BT站)是下载外文音乐的好去处,包括我喜欢的iTunes AAC(无需手动添加音频的metadata)。但是大多数中文歌曲的iTunes AAC隐藏在各个大小网站和论坛的“注册墙”后面,我暂时也懒得去下载了(除了周杰伦哈哈)。

一款好用的下水道疏通剂

在韩国的大创超市买到的一款疏通剂,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泡沫进行疏通。效果比一般的液体疏通剂好非常多,被头发堵塞的下水道变得很通畅。

Sun 02 June 2024

夏天到了,空调需要打扫。阳台的灰尘堆积了一个冬天,也要刷一刷了。

从国内新买的健身器材到了,也要开始练一练。

生活上的事情和工作不同,没有deadline和领导的压力,常常会一拖再拖。

ChatGPT的建议是:

定期清洁空调和阳台:你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表来清洁空调和阳台,比如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这样可以防止灰尘和污垢的积累,也能让你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开始使用健身器材:设定具体的健身目标和计划是开始锻炼的关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和时间安排设定每周健身的频率和时长,比如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开始时不要过度,逐渐增加难度和时间。

管理拖延:由于生活中的事情往往没有明确的截止日期,很容易拖延。你可以尝试将这些任务加入到日常的待办事项清单中,或者使用一些应用程序来提醒和追踪你的任务完成情况。

奖励机制:完成家务或健身后,给自己一些小奖励也是一个不错的激励方式。比如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或者享受一顿美味的晚餐。

Sat 11 May 2024

最近根据Reddit上的推荐,开始读《The Mind Illumated》一书。开头讲了一些冥想的原理与心态,和我以前接触到的冥想视频和App有很大的区别。

以下是读完开头后的总结:

Attention是冥想的关键,它可以是专注在一个事物上,也可以跳转到另一个事物上,也可以处于跳转的途中。冥想可以帮助我达到稳定的专注。

专注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在一件事物上的;另一种在潜意识中,是集中在对周遭事物(可是外界环境也可以是内心思维)上的,也被称作Mindfullness,当人过去专注在一件事上(紧急事件、争吵、坠入爱河),便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周遭事物,也就是tunnel vision。

书中建议每次冥想之前为自己设置相应的动机、目标、预期、以及可能打扰自己的事。例如我冥想的动机是“能够把注意力保持在一件事上,减少不自主和自主的分心”,目标是“尽可能地保持专注”,预期是“当意识偏移到其他事情上的时候,尽快掉转回来”,会打扰我的事是“工作、生活、和爱好中的各种事”。书中也鼓励说“达到目标的方法是不断练习冥想”。

冥想的“物体/object”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事物:呼吸时鼻腔的感受或是横隔膜的起伏。这个单一的目标非常简单且单调(就像我们平日里面对的任务一样),也很容易让人因此分神。而这正是我们希望克服的。所以书中所介绍的冥想,和我从前接触到的视频和App有很大的一点不同。这个社区中的人并不鼓励使用背景音乐,因为不断变化的背景音乐提反而不利于人锻炼把意识集中在一个“无趣”的事件上的能力。

冥想时,在保持对呼吸的专注的同时,可以保留我们对周遭事物的感知。这同样是为了模拟我们平日里的环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专注。

晚上联系冥想时,常常会感到困意。这也许是因为冥想时,我会感更容易体会到身体的感受。如果很累了,身体发出睡眠的信号,便会睡着了。所以感到想睡也是正常的,洗洗睡就是了。

Tue 07 May 2024

原因

月经期间,人体分泌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为造成子宫收缩,以帮助排出脱落的子宫内膜。这种痛经持续两到三天。

次要原因:生殖器官疾病。这种痛经的持续时间更长(可能早于经期,甚至持续到经期结束)。多卵巢(月经不规律,体表多毛),子宫肌瘤(流血、痛经、骨盆痛、频繁排尿、排尿困难、便秘、胃痛、后背痛、非经期出血)。

应对

没子宫疾病的话,就是激素相关的问题,最直接地办法是吃激素药,但是副作用也很更大。

不吃药的方法是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会对激素分泌有帮助。然后重度出血的话,最好补一些铁,避免贫血。

减轻症状的方法就是止痛药、加热垫、瑜伽、针灸疗法。

补铁的食物是肉、海鲜、豆子、绿叶菜。消炎的食物可能减轻痛经:omega-3、莓果、橘子、绿叶菜、坚果、全麦。含镁的食物可以调节神经和肌肉:坚果、豆子、全麦、黑巧克力。一些食物可能家中症状:咖啡因和酒精会增加压力,高盐导致水肿、高油脂(反式和饱和脂肪)会增加炎症。补水:草本茶可能有额外的好处,比如姜茶可以减少炎症和疼痛。

痛经跟前列腺素是直接关系,会造成子宫收缩,过度收缩也会导致大量出血。压力会增加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间接影响月经相关的激素分泌,比如前列腺素。炎症会增加前列腺素的分泌,因为它是调节人体炎症的一种激素。所以调节压力、饮食、运动,减轻压力和炎症,对减少痛经也有帮助。

Dysmenorrhea (Menstrual Cramps) | clevelandclinic

Wed 01 May 2024

因为政治因素,Windows移除了国家旗帜的图表。离谱的是,即便在给系统添加了LGBT旗帜之后,也不愿意恢复国家旗帜。有两个方法可以给系统添加本应存在的国家旗帜。

Google风格:Country-Flag-Emojis-for-Windows下载字体,拖动到C:/WIndows/Fonts替换即可。

Twitter风格:twemoji-color-font,需要运行脚本。

Tue 30 April 2024

删除了双拼输入法,因为用全拼虽然要多打几个键,但减少了一些键位思考的精力,同时多打几个键用的时间,给我了一些思考的缓冲时间,也许我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双拼的速度。

即便用双拼已经好几年,但依旧比不上从小用到大的全拼。也许是我最近输入中文太少了。

Sat 20 April 2024

记录物品的一个想法,记录进入我生活的物品,他们的生命路线以及如何离开。目的是给自己一个对当下和过去所拥有物品的总览,对自己所消耗的物品的纪念,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物件。这恐怕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总该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这甚至可以演化为一个开源项目,结合nfc tag,用于分享二手物品的生命历史。

设想:一个App可以识别照片中的主要物体,并可以为其增加相应的数字信息。下次在为这个物品拍一张照,则可以显示出相应的信息。

结论:精确的从照片中识别一个特定的物品很繁琐,即便是借助机器学习模型。

替代:RFID标签贴在物体上,并保存相应的识别符,App中为其保存相应的信息。但是使用起来繁琐了许多。

中心:App中心不在记录笔记上,毕竟有更专业的笔记软件。相反,他的重点在于记录,并遗忘。当下次需要的时候依靠标签读取。

缺点:如果我不在物品旁边,却又需要这条笔记的时候呢?所以增加特定的检索功能又显得很必须。但这就为App增加了过多非必须的功能。

前段时间的一个想法,蛮有趣但根本没有时间实现哈哈。

Sat 20 April 2024

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任务、日程、项目管理软件都尝试过了,结果并没有哪一个帮助我完成了任务。

在又一次“尝试-惊喜-失望-搜索”得循环之后,发现我只需要一张白纸,用来记录任务和随之产生的想法和草图,简直太顺手。

一张纸可以一直摊在手边,随用随写。不用再开机解锁,寻找并打开程序,点击添加任务、设置分类、添加笔记......

Sat 20 April 2024

在旧笔记软件中翻出来的一个话题,却没有在这里提到过,所以干脆再详细写一下。虽然标题写的很严肃,但至今不会去想这些事了,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去给自己撒一把盐。

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大多数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当时的很多细节记不太清楚了,但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起床,发现爷爷不在家。大概是因为老人起得很早,已经去村上的小水电站工作了。结果是哭的太大声,同住一个院的叔叔婶婶把我叫了过去,在他们床上继续睡了一会。这件事导致后来叔叔家因为争夺这间破院子做出伤害老人的行为,但我一直记得他们把没人管的我领回家里的举动。站在他们的角度,也有可能是受不了隔壁小孩的哭声,但对我来说实在是雪中送炭了。

后来,因为叔叔婶婶和老人的矛盾,我到了镇上上学,并且和父母住在了镇上的房子。即便如此,通常也是我独自入睡,妈妈在楼下忙着生意,爸爸则不知所踪。我通常会看动画看到结束,等待家人上楼睡觉,许多时候甚至不得不看动画片之后播出的“天线宝宝”来熬夜。再后来我有了自己的房间,也开始一个人睡觉了。相同的是我依旧害怕独自睡觉,所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变成了看书,直到困得直接睡着,忘记了恐惧。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会拜托楼下饭店的服务员或是晚自习下课的姐姐坐在旁边,亮着台灯等我睡着。

我小时候喜欢看当时科技频道新播出的走近科学,但后来开始播放著名的“奇幻”系列。记忆最深的是“谁在背我飞行”系列,主角声称在睡梦里被外星人背着飞到了别的城市。现在听来实在是鬼扯,但对当时对睡眠恐惧的我,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当时和家人一起看完,我说要去姐姐床上睡觉,但被父母以“练练胆子”为由放到了另一间屋子。结果是我硬生生开着台灯坐了一晚上。

初中开始,我便是在外租房和不同的家人住了。可能是学业也可能是青春期有太多要面临的事,对这些虚无缥缈的恐惧开始无暇思考。只是我开始越来越严重的熬夜,大学和读研期间仿佛只有白天才能安心入睡。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女朋友外出见朋友,我又体验到了很久没有过的感受,好像又变成了一个孤单的小孩独自在家,什么也不想做的同时内心又有一丝莫名的恐惧。

Tue 16 April 2024

一直尽量避免写关于博客本身的话题,免得变成一个关于“博客”的博客,但实际上我又花了很多时间折腾。

我在高中用Z-Blog搭建了我的第一个博客,可惜没有电脑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完全忘记了更新。但从此便一直陷入了的搭建博客、迁移内容、忘记更新的循环。我的博客也始终没有存在的意义。毕竟一个没有读者的博客,没有更新的动力,即便分享也没人什么人看吧。但是呢,最近我的博客有了第一个忠实读者:我的女朋友。就在我几乎遗忘了它的存在的时候,她常常会提醒我怎么还不更新。于是,我最近又有了更新的动力。

相应的,这个博客也有了新的要求。从家里的home server迁移到了免费的大厂(Cloudflare),保证稳定性;从运行在服务器的博客程序(Chyrp)迁移到了Pelican(HTML静态博客),保证安全性。

只要我一直给域名续费,这个博客也会一直存在下去了。

如果你是以极小概率landing到这个页面的路人,那么欢迎你。

如果你是我的女朋友,那么我爱你。

Mon 08 April 2024

嫉妒的人

⁠⁠和自己类似水平的人做到了一件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嫉妒怎么办?嫉妒别人是很正常的,是一面镜子,会让自己思考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

  • 如果我是他,我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吗?
  • 我为什么没有做到?是和我的理想不一致,还是我的能力不够?
  • 这项成就有哪些是我想要的?
  • 这项成就有哪些是我不能忍受的?
  • 这个成就和我未来的理想一致吗?

跑步与健身

  • ⁠跑步是健身的开始,坚持跑步就能减持其他锻炼,然后坚持去健身房。
  • 很多人办了健身房卡却没有坚持,所以会给人一种办卡却不会去的恐惧感。
  • 但是去不去健身房是一件复杂的事:离家的距离(便利)、健身的动力(内在的力量)、在健身房放不放的开(外在的约束)、办卡的约束力(外在的约束)。
  • 等到需要去健身房的时候,这些事都会是要考虑的角度:哪些角度会影响我去锻炼?

⁠报班的约束

⁠上课是一件很有约束力的事,同学和老师的约束是我起床学习的动力。去年的韩语班虽然没有学到太多,但至少做到了每周坚持上课和练习。相比之下,网课和自学没有了peer pressure,反而进展很慢。

这和健身房还蛮像的,要付出很大的承诺(我要坚持去),但也会有外界的力量来约束自己(没有教练大概这种约束力会低很多)。

Thu 21 March 2024

“笔记是我当前思考的过程,目的是体现我当下的思考,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回顾”,是“Notes apps are where ideas go to die. And that's good”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观点,让我非常赞同。

如果为了将来“可能存在的回顾”,将来可能面临一堆过去的垃圾,因为那时候我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 所以,无论是“稍后阅读”还是“第二大脑”都只是工具。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然后move on,去接受新的知识,而不是活在过去的笔记中。

我花费过很多时间来整理笔记,用过不同方法、不同软件。但无论是分类、标签、双链,每次随着笔记增多,都最终看着一团乱麻无从分类的笔记犯头痛。于是,我渐渐发觉许多笔记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或者是说被分类、链接、存档、同步到云端和各个设备的价值。它们只是我在某一个的时段的特定的念头,如果没有电脑,它们会被我慢慢遗忘。但数字设备让我变成了一个“信息仓鼠”:如果这个想法非常伟大呢?各种what if便是它们最大的附加值。于是每当我打开笔记软件,所有的这些死去的回忆(分类、页面、标签、链接)便一览无余/一同涌上屏幕,争抢着说“还记得几个月前想出的这个主意吗?既然记下来了,那一定非常重要吧?要不要花上两个小时在上面呢?”

所以,我最近又烂怂地跑回去用纸笔了,放弃了电脑端功能强大的Obsidian,放弃了iPad端的手写笔记。我有两个记录本子,一个写生活,一个写工作。当我有一个念头,随手翻到最新的一页随手写写画画,然后该干嘛干嘛。下次再记录的时候,只会看到最近记下的几件事。这个方式可能不会让我更productive,但至少不像我使用笔记软件时那么沉重了。

Thu 21 March 2024

我的个人项目/玩具很多,于是周末的时常常压力巨大,潜意识以为有太多的todo需要完成。仔细想想并没必要把所有项目的问题都压在身上,专心做一件事是可以的,没有人会因此批评我,这是个人项目的魅力。

与此同时,在工作缠身的时候,我又会因为思考个人项目而感到愧疚。这大概是我成长环境的影响。小时候常常听到“快要考试or截止日期or毕业了还有心思看课外书吗”的话,结果久而久之,我也开始在内心对自己说起了同样的话。但是,工作的闲暇,找一件自己享受的事并不是罪过。当意识到这种潜在的自我批判,我大概会生活得轻松一点。

如果从这种自我批判发散一下,会发觉我对work life balance把握的不太好。工作的压力会让我不想工作,也无通过合适的途径放松来缓解。通常,我面临压力的方法是从另一件事上寻找成就感,像是打扫卫生、开始新的项目、阅读self-help图书、机械地玩游戏,但很少会进行户外活动,因为压力会让我黏在椅子上,焦虑地寻找刺激。

Tue 19 March 2024

无论是谷歌相册还是苹果相册,无论多大的空间或多智能的分类,都只是没有感情的工具。重要的是每张图片所引起的情感。趁着我还没有完全忘记,多多将他们写下来。对于这个想法,我也做过许多尝试。

第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我把它们成为“数字卡片”:翻出一张能引发我感情的旧照片,写下当时的情景、情感、以及当下回顾时的感受。然后,把照片和文字放进PPT,排版后导出成图片或是PDF。如此便有了一张封存图像、叙事、以及情感的小胶囊。

第二种复杂的方法,是做一本电子版的“生活杂志”:把每月发生的大事件,分成一本杂志中的章节,同样写下叙事与情感。但既然是一份杂志,写下的文字会有种拿腔作调的口气。排版是在Adobe InDesign里进行的,使用起来还算轻松。问题是导出的PDF不适合分享给家人,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台适合阅读PDF的平板电脑。如果把InDesign的设计,导出成网页,甚至配上音效、动画、视频...实在是大费周章了。

第三种回归原始的方法,是做一本实体版的“生活杂志”。流程和第二种相同,只不过是把照片打印出来,把文字手写出来而已。对于每天花费大部分时间在电脑上的我来说,实体的照片和文字对我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这方法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一台照片打印机,而我恰巧有一台从国内带来的佳能CP1300照片打印机。

2024-07-13更新

我现在坚持“万物皆可简化为静态网站”的方针,把生活照片放进了一个私密的静态博客。为了解决静态网站的加密问题,我用cloudflare的zerotrust功能给网站添加了访问限制。只有通过特定的邮箱接收验证码,才能访问网站的内容。验证过的用户信息也会保存在设备的缓存里(大概是cookie),所以用同一个设备再次访问也不再需要验证。

Tue 19 March 2024

TLDR:用iCloud邮箱,不强制绑定浏览器,并且免费提供三个别名。哪怕是最低档的iCloud会员也可以绑定自定义域名(中国区好像不支持)。

Gmail:便捷的三方登录,基本不会挂掉的服务器,在没有墙的地方速度超快。不满的地方是不支持别名以及强制和Chrome绑定。有时候我只想要一个注册账号用的匿名邮箱,而不想每次查找邮件的时候,都在一长串的账号列表里寻找我需要的那个。

Fastmail: 强制手机号注册,还谈什么隐私性呢?我的韩国手机号甚至不能注册。

Mailbox: 附加功能太多,且做的也不好。我要为这些不完善的工具付费?

NextCloud: 附加功能太多,特别是协作工具,个人用不到。

Protonmail: 付费邮箱服务,但可以免费使用基本功能。缺点也很多,到处是满屏的升级按钮,令人反感。免费版限制太多。别名服务依靠他家的simplelogin,但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已经被一些网站屏蔽。

Skiff: 付费邮箱服务,但可以免费使用。附加功能不多,简洁。免费版提供10G空间。免费版提供3个别名。缺点是界面响应略慢,并且偶尔也会提醒安装他家的移动客户端。更新:2024年skiff直接被notion收购并跑路了

Tutanota: 付费邮箱服务。谁能记得住这个域名呢?官网界面简陋,很难让人相信服务的质量。

Mon 18 March 2024

更换操作系统或者体验新软件的时候,我喜欢更换它们的默认字体。例如Windows用等宽的Sarasa Fixed K(兼容韩语和中文,同时解决SC字体的超大单引号问题),笔记软件用衬线字体(更有手写的感觉)。这里罗列并上传了了一些我体验过并认为不错的字体。

霞鹜文楷

精美的楷体,中英文俱佳。缺点是默认版本在电脑上显示时笔画太细,所以我觉得加粗后Screen版体验更好。

未来莹黑

有趣不死板的黑体。

OppoSans

基于汉仪旗黑的屏显字体,在电脑屏幕上也非常非常像手机。

得意黑

适合标题,正文辨识度一般。

Sun 25 February 2024

今天在网上冲浪,无意间沿着链接找到了一个叫做“泡网俱乐部”的网站。一番浏览和搜索,意识到这是一个辉煌没落却仍然能打开的上古论坛,而一些其中的人们也还保持着当初的网友关系。

像它一样古老的网站,大多已经随着域名和服务器到期之类的因素无法访问了。这个网站却像是一个古代留存下来的石碑,记载着十几年前人们交谈的景象。

Sun 25 February 2024

最近常常冲动地想买一台便携且续航长的电脑,幻想自己在床上或者咖啡厅打字,可我现在就在床上用手机打这段话。

创作靠的也不是设备而是脑子。我之前没有相机,单靠手机也渐渐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同样的设备还有iPad,手机,手表,既然已有旧的款式,何必花大价钱去提升那一丁点的体验提升。

另一个角度是,即便我有足够的钱,也不如将它花费到全新的体验上去,例如旅行和课程之类。

Sun 21 January 2024

为什么有的家长要把自己的苦难强加给孩子呢?

女朋友努力的申请上了心仪的学校,下学期的学费却被她的爸爸放鸽子了。这个事件出乎意料又合理,毕竟他总是热衷于夸下海口。这简直和当初刚要出国时,口口声声说着不要担心,到了要办理签证时却反悔的戏码如出一辙。我们早知道她爸爸是一个受制于自己母亲的人,五六十岁却还脱落不掉吸血的原生家庭的可怜人。但是,反复的承诺保证,和屡次的反悔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反倒不如早早的直白的说自己做不到。到了现在的节骨眼,等到大家基于他的承诺付出了努力,却又釜底抽薪的做法,简直让人窒息。当然,这种事屡屡发生,实在是可以遇见到的,所以我们过去的一年多里辛苦的节省下了许多钱,暂时度过了这次的难关。对她的爸爸,爱夸大话又时常拉垮的标签就要坐实了。

她的妈妈经济状况不好,对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却对老婆小气很多。如今又碰上这种事,妈妈却始终在抱怨父亲的过错。这种抱怨让我想起小时候同样听到过的妈妈的抱怨,可除了为孩子增加苦难又有什么用呢?好在后来上学远离了家庭,我也渐渐的不再听到这些话了。说回现实,我只是觉得,在当前的状况下,面对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味的抱怨又有什么意义呢?女朋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面对父亲的背叛,却只能得到母亲的抱怨,而不是提供安慰或给出潜在的解决办法。这实在是不得不让我认为她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点。如今的问题是解决女儿上学的问题,而不是借此机会重提他们失败婚姻的旧账。

父母婚姻的苦难,自然可以他们自己用丑陋的方式去解决,可每每遇到两个人需要共同面对的孩子,却又不愿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是想借此探听对方的打算和经济状况,生怕自己付出的比对方多,将一件基于爱和责任的事,变成了一场撕破脸的商业合作。

女朋友总是全心的为我付出,所以我也会全心的帮助她完成学业的,毕竟这是我们两个共同的生活。

Sun 21 January 2024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圈子,常常看到“钻石没有价值”的观点。在以前,我的观点和他们没什么区别,甚至女朋友也说钻石不如黄金。如今看到一些精美且价格合适的人造钻石,竟然非常心动。

“黄金更保值”的观点非常正确。只是当我看到一块黄金,首先想到便是它的金钱价值。因为这块黄金对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同等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基于黄金的单价。对于钻石,我首先看到的便是他的象征意义,毕竟它的最高价在购买的那一刻已经在断崖下降了。这块昂贵的,却对其他人没有太大金钱价值的透明石头,它的价值不具备普适性,而只存在于我和爱人之间。这大概是一种我脑抽想出来的非常奇怪的浪漫吧,毕竟对有的人来说,手工制作的木头戒指一样可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又非常省钱......我可不是在写论文,干嘛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我只是个不喜欢拿便宜的东西作为纪念的人而已,呵呵。

Sun 31 December 2023

初衷很简单:有效且不影响性生活的避孕手段。我在很多年前就打消了自己抚养孩子的想法。优思明和优思悦的副作用在我老婆身上很明显,停药后发现避孕套的体验很差,简直要让我们性冷淡了。即便做了保护,偶尔的月经拖延几天,总要无比担心的掏出验孕棒。

在我们的关系足够稳定、经历了几次经期推迟导致的担忧、确认双方没有生养孩子的欲望,并了解了结扎可能的副作用之后,我在Naver上找了一家附近评价不错的男科诊所做了结扎手术。进行手术之前,大夫和我反复确定副作用和后果,然后让我签了手术同意书并预约了手术时间。

题外话;韩国的一级医疗由各种专科诊所组成,据说只有诊所治不了才会转至中心医院,所以我至今没有去过大医院。有趣的是,这些诊所(首尔地区)总有些让我出乎意料的设备,例如在看感冒的诊所见过肾透析室,让我一度怀疑走错了诊所。另外,首尔的医疗人员是我体验过的服务业里英语普及率比较高的。许多诊所的主治大夫都是名校毕业的中年人,很熟悉症状和医学的名字,甚至不少药店里也有英语流利的药师。

我是一个对医院的“刀枪”很恐惧的人,所以手术途中相当紧张。好在过程很快,偶尔的钝痛感伴随着和医生的闲聊便很快过去了。我提前在家已经刮好了毛,所以一共耗时大概只有十几分钟。临走时大夫特意跟我说回去就可以洗澡和“运动”,实际上因为伤口的原因根本不敢啦。一周后拆线,之后才敢去洗澡。

大夫叮嘱我两个月需要射精大约30次,但两个月去复诊却检测出了精子。一个月后再次复查,终于没有检测出精子。恢复的过程中每周中偶尔会有短暂的输精管部位的钝痛,但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直到三个月后消失。

总结来说是一次满意的经历,不用再担心怀孕的问题,可以安心享受生活了。

Fri 10 November 2023

因为旧签证结束期比新签证的申请日期早了几天,不得已报一学期的语言班,让人感到情绪失控。老婆甚至开始焦虑的思考租房的问题。现在想来,也许是一种应激的,想要把握生活的反应。就像是琐事杂乱的时候,我会有大扫除的冲动。

下午在银行,她在交学费,而我没带手机,只能看着窗外的蓝天和站进窗子的阳光,感受着当下的真实感,又幻想起将来搬家后,便不会天天路过这附近了,我俩也许还要一起坐地铁过来办事,又也许有一天我俩不在需要为签证的问题担忧,这一会儿的真实感,让我想起这一年里异国生活的经历,瞬间又对今天短暂的压力释然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说台灯反光,她说是顶灯反光。结果俩人互换位置,发现两个人各自看着不同的反光。其实今天我俩也面对着不同的压力,尽管我在以自己的角度尝试安慰她,但她面对的压力,似乎和我想象的也不太一样,也或许我俩都没有发现。

今天的压力,一部分是个人计划的打断,一部分是额外的花销,这笔花销又打扰了我俩年底旅行的计划。说了半天,还是钱最让人焦虑,但是能换来几个月的课程和陪伴,也是挺值得了。

Sun 01 October 2023

小鹤双拼已经用了好几年,盲打无障碍。唯一的障碍是微软拼音竟然还不自带,连iOS都自带了好吧!于是乎开始寻找Windows上的第三方输入法。

五笔

门槛极高,并且需要四键才能锁定某个字。我尝试自学了几次,但是在学不会。在双拼、个人词库和云输入的环境下,对我的用处有限。唯一的优点大概是可以温习中文书写,但是我不如直接拿笔写字好了。

小鹤音形

在双拼的基础上,结合了字根来确定到某个字。尽管学习成本比五笔低,但只有官方输入法程序或使用RIME自行配置,实在是繁琐。进一步学习了小鹤音形之后,发现偏旁部首的键位有点反人类。放弃。

RIME系输入框架

雾凇拼音尝试了一下,但词库依旧是个问题。同时,如果需要在三方定制的基础上再定制会让我头痛,因为要面对大量的配置文件。

微信拼音

最需要的是它的个人字库同步。例如我常常使用“闭源”这个词来测试词库,但很少有词库会包含它。而在手机的微信拼音上输入一次后,电脑也很快的同步到了这个词。但是iOS端的三方输入法常常消失,所以多端同步并不完美。最后,隐私问题是个大问题。

最终导致我卸载的原因是不支持界面定制,我看腻了微信的绿色(same with iMessage, facetime)

QQ输入法

支持云联想,界面可定制,无广告,内置双拼。不完美但够用。

Sat 29 February 2020

昨天睡前看了几页《忏悔录》,睡着之前就幻想了自己六十岁时候的样子。这里写的是我现在最不想变成的样子,一个以抚养子女为人生目的人,但还是尽可能的入戏了。假如我真的生活成了这样呢?所以还是挺有趣的,仿佛在另一条时间线里过了半生。

爱人在我身边熟睡着。

三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富余的时间和金钱总是先用在自己身上。可惜无论多好的物质享受都会习惯,总是需要更高的物质来获得刺激。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所以这辈子能从物质中获得的快乐总归是有限的。

和她相识之后,我就决定用一辈子来拥抱她,抚摸她的头发,亲吻她的身体。我那么热爱她,迫不及待地想请求她和我度过一生,以为这就是一见钟情。好在我没有立即把那些想法告诉她,好在她后来即使知道了,也没把我当作流氓变态。我那时候以为,也许人的情感是不会磨损的。因为人不是静止的物体,人是会随着时间改变的。当然两个人改变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当我看到她,我总是坚信我们在向同一个未来走着。

几十年里,我完全的学会并习惯了照顾她的冷暖和喜悲。这么做的我其实是非常快乐的,这让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温暖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只顾着自己吃食和安危的低等生物。这大概也是从前的我无法理解的。如今我也可以确信,我们在三十年里在朝着一个方向行进,并陪伴着对方度过各自的人生。有时候,这种人生更像是两个人的轨迹相互融合缠绕,最终形成的某种整体。

孩子们在客厅里闲谈的声音偶尔传进来。三十年前,我还没有发现生养后代的意义。转眼间又是三十年,他们就已经成人。他们是我和她的终极融合,所有的甜蜜与苦痛的果实。我对他们有着同等的爱,那就像是我对她和自己的爱的延伸。

我的生命已经过去大半,照镜子的时候我总是想起父亲,而不是自己。如今,他们的脸庞上依稀有我和她当年的影子。这就是生命的延续吗,或者该说是循环?我躺在床上准备入睡,他们在客厅欢笑的声音偶尔会传进来。我们变成了三十年前的父母,他们变成了三十年前的我们。

Wed 26 February 2020

近年来读书太少,以至于不知道该怎么读书,甚至为什么读书了。这种感觉在阅读外文的时候又特别明显。

今天翻开爱丽丝梦游仙境,开头的部分有很多具象的描写。虽然也干巴巴的看下来了,但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

she found herself in a long, low hall, which was lit up by a row of lamps hanging from the roof.

我意识到自己只是在读文字的意思,而没有去想象这个景象。于是我尝试去幻想:长且低矮的走廊,顶上挂着一排灯。

为什么我把一个童话看成了没有感情的记录?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买的童话书,记得在乡下昏暗的白炽灯下专心的读它。其实故事的细节都忘记了,但是还记得童话里融化的锡兵、燃烧的飞箱、广场上的铜猪。

是不是忘记怎么读书了?为什么要读书呢?是年龄大了以至于丢了想象力吗?

搜索“does imagination fade with age?”,有人说会有人说不会,但我现在并不关心结果。如果不会,那很好,如果会,那对我这个成年人来说也无济于事。

继续搜索“i cant imagine while reading”,意外地找到了满意的解答。

有人在reddit上问“I can't imagine the things I'm reading”,一个人回复他说: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reading isn't building a visual interpretation, but taking in the emotional content. I've never seen Holden Caufield, but I can feel his mixture of awkward confusion and desperate anger. It radiates from the book. Before the Lord of the Rings got moviefied I never really had a vision for Middle Earth, but I could feel the Shire, Rivendell, Mordor their emotional content was all different.

That's what's important when you read. Not everybody can build an image in the same way, but we can all experience emotions and feel the essence of things.

我认为阅读是最重要的不是想象画面,而是体会情感。我从未遇见过Holden Caufield,但我能体会到他的迷惑与愤怒。在魔戒拍成电影之前,我不知道中土是什么样子,但我能感受夏尔、瑞文戴尔、魔多,它们有着不同的情感。

这才是阅读中重要的事。每个人脑海中的景象都不同,但我们体会着相同的情感。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在阅读母语的时候没有遇到这种问题。毕竟我可以迅速且专注的阅读中文,不太需要停顿思考语法和句子,只需要趣感受思想。但是在阅读外文的时候,我总是习惯于思考语句的字面含义,确保自己没有看错的单词,以至于忘记了去体会文字。

看来应该改一改阅读外文的方式了。